尾礦庫有如此嚴重的危害性原因?
一是設計施工過程中,任何環節出現問題,或不符合規范,就會為尾礦庫的運營埋下不可消除的重大隱患。尾礦庫設計之前,先作*預評價,綜合分析項目的危險性并提出預防措施;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部門對庫區進行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察,為尾礦庫設計提供專業基礎資料和主要依據;設計主體工程時對所有*設施都要嚴格按照各地法規和設計規范進行;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都要有相應的資質,并嚴格按照設計施工。只有環環相扣,合法合規,步步符合*設施“三同時”要求,才能建設成能夠正常運營的尾礦庫。
二是尾礦庫運營過程中,尾礦排放方式、筑壩方式、排洪井(塔)的封堵、排洪設施維護都很重要,無論哪一環節出現問題,都會直接影響堆積壩外坡比、干灘長度、浸潤線埋深、小*高等關鍵性指標的控制,難免會出現重大隱患,如果不及時消除隱患,發生事故是早晚的事情。三等以上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的應用,對壩體位移、浸潤線、庫區水位、干灘長度、降雨量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測,是不可或缺的重要*措施,應當及時分析數據,采取*對策,及早消除隱患,保證尾礦庫正常運營。
三是閉庫后續管理過程中,尾砂回采、排沙、閉庫等有嚴格的規定,都應該有設計方案和*防護措施。不能隨意回采,不能隨意閉庫,閉庫后還得保留并經常維護排洪設施。尾礦庫是高勢能危險源,如果閉庫設計、施工、驗收等后續工作管理不嚴,或出現問題,同樣會出現尾礦庫事故。
四是惡劣氣候條件對尾礦庫*構成重大威脅。正常情況下,如果企業嚴格履行“三同時”程序,嚴格按照《尾礦庫*技術規程》進行操作,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潰壩、漫D等重大事故。但遭遇出設計防洪能力的特大暴雨時,出現重大事故就是例外了,只有及時采取應急措施,撤離危險區域人員,以確保人身*,減少事故損失。2010年8月7日和12日,甘肅省甘南、隴南等市(州)發生特大強降雨,造成9座尾礦庫決口、10座尾礦庫漫壩、112座尾礦庫遇險。2012年7年21日,河北省淶源縣遭遇1958年以來大的特大暴雨,淶源縣共有248座尾礦庫,大部分出現嚴重“拉溝”,大量尾砂泄入河道,影響正常行洪。
五是尾礦庫危害的大小與下游人員多少、遠近及企業應急管理有著密切的關系。同樣是一座尾礦庫,如果下游有廠房、辦公樓、宿舍樓、村莊、集貿市場、道路等等人員較多的場所,并且在其沖擊范圍內,那么這座尾礦庫一旦發生事故,應急處置再不到位,后果有可能很嚴重;反之,在其沖擊范圍內既沒人員,又沒有重要設施及水源地,即便出現事故,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、堵塞河道、淹沒農田、沖毀莊稼等,后果就較輕,至少造成人員傷亡的概率會很低。
了解到尾礦庫的根源所在,那么希望相關部門各執其責,讓尾礦庫事故遠離我們。